欢迎访问安徽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国内

AIGC赋能乡村法治 ——安财法学院学子探路卢村智慧普法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01 10:37编辑:青云来源:未知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教育与数字化治理深度融合,7月上旬,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皖风徽韵·AIGC法治行”实践团深入宣城市广德卢村乡,围绕康养产业与绿色竹低碳项目发展中的法律需求,开展"AIGC赋能乡村基层普法教育与数字化治理的法律探索"专题调研活动,为技术驱动下的乡村法治建设注入新动能。

图1 团队在竹工艺品体验馆门口合影

聚焦实践需求,锚定调研方向

卢村乡凭借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与绿色竹低碳项目,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面临着合同规范、产权保护、游客权益保障等法律问题,同时基层普法形式单一、治理效率待提升等现实需求亟待解决。基于此,法学院实践团队结合专业优势,将调研核心锁定于 AIGC 技术与乡村法治建设的融合路径,旨在通过实地走访为当地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解决方案。

图2 团队成员乡间合影

多维走访调研,深挖现实痛点

抵达卢村乡后,实践团队首站抵达甘溪村非遗制扇展馆和零碳生活馆举行座谈。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康养项目 “全龄康养、全域宜游” 的发展定位,以及绿色竹低碳项目 “以竹代塑” 的创新实践,同时提及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合同签订、产权归属等法律问题。团队成员认真记录,并就 AIGC 技术在法律问题预警、合规审查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与对方展开深入交流,初步明确了调研的重点方向。

图3 团队倾听工作人员介绍

随后,团队移步开展实地走访。先是深入康养基地与绿色竹企业,与经营者、员工面对面沟通。在甘溪智慧康养展览馆,负责人反映:“部分游客对住宿合同条款理解不清,易引发纠纷。” 团队成员详细记录此类案例,并收集了项目运营中涉及的土地流转、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法律疑问。后又走进村庄,通过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了解村民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及对 AIGC 技术的接受度。村民王大爷表示:“平时接触法律知识少,要是有简单易懂的视频讲讲就好了。” 这一反馈进一步坚定了团队探索 AIGC 普法新模式的决心。

图4 团队成员尝试竹艺

调研期间,团队还组织了 “AIGC 技术与法律应用” 研讨会。会上,专家们围绕 “AIGC 生成普法内容的准确性”“智能法律咨询平台的搭建” 等议题各抒己见,为调研提供了专业视角。团队成员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利用 AIGC 技术开发针对乡村特点的普法短视频、搭建纠纷预警系统等初步构想,得到与会人员认可。

科技赋能法治,成果初显成效

经过多日的深入调研,团队已梳理出卢村乡在产业发展中的主要法律问题,并结合 AIGC 技术特性形成初步解决方案。此次调研不仅收集了丰富的一手资料,更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乡村法治建设的紧迫性与可行性。下一步,团队将整理调研数据,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开发系列 AIGC 普法产品,为卢村乡及类似地区的法治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图5 团队在竹海前合影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此次调研活动是学院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地生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当代青年学子担当时代使命、助力法治中国建设的责任与担当。这不仅是法学院学子践行 "弘扬法治精神,筑梦法治中国" 使命的生动实践,更探索了数字技术与基层法治融合的新路径。

(文|姚亦菲)

投稿人:宋仁静、韦曼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