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三下乡:数字赋能农耕路,知行共探振兴途——安徽财经大学“知行合一队”蚌埠老长淮家庭农场调研纪实
风雨兼程,初心不改。数字农业作为激活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引擎,其在基层家庭农场的落地生根情况,关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步伐。为摸清数字农业技术在家庭农场的应用脉搏,7月10日,安徽财经大学“知行合一队”踏上前往蚌埠市老长淮家庭农场的调研之路,聚焦“数字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困境”展开实践探索,力图解码农业数字化发展的基层图景,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初遇农场:锚定数字农业调研方向
踏入蚌埠市老长淮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公示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农场的不凡实力。农场负责人苗悦胜满怀热忱地接待了团队成员,队员们围绕农场的基本情况展开了细致调研。
经了解,该农场深耕葡萄种植领域十余载,160亩核心种植区年产优质葡萄,年营业收入稳定在10-50万元区间。多年来,农场不断拓展经营版图,2017年流转土地135亩,建成20个葡萄大棚,同时培育西瓜、无花果、大豆、小麦、桃树等多种农作物以及数项食用菌,发展立体农业,打造生态可持续循环农业产业化模式。
此外,农场斩获多项荣誉:2018年12月被蚌埠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授予相关荣誉;2019年11月,其项目在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主办的赛事中荣获高教主赛组银奖;2020年3月被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评为“蚌埠市放心消费单位”;2022年12月,被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共青团安徽省委、蚌埠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第六批安徽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这些丰富的基础信息,为团队后续聚焦数字农业技术应用调研,精准锚定了清晰的实践样本。
交流探因:解码数字农业应用现状
团队以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为调研工具,层层深入挖掘农场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脉络。在技术认知层面,农场对智能传感器(用于土壤、环境监测)、无人机(用于植保、巡检)、物联网管理系统(用于远程控制灌溉、通风)等数字农业技术均有一定了解。其中,物联网管理系统因能精准适配农场的灌溉需求,在实际生产中应用频率相对较高。
谈及应用数字技术的目的,负责人坦言,农场期望借助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例如,通过精准管理水肥,能够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对产品信息进行追溯,则可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从而拓宽销售渠道。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现有投入使用的数字技术虽在一定程度上为农场生产提供了助力,但受限于资金投入与操作难度等因素,其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未能完全彰显。
大棚实践:沉浸式感受农业生产
调研间隙,队员们走进农场大棚,亲身体验采摘活动。在郁郁葱葱的果树间,大家挎着鲜红的采摘篮,严格遵循“轻摘轻放、选熟优先”的原则,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饱满多汁的果实。穿梭在繁茂的绿植间,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
同时,大家也直观地发现:大棚生产中,依赖人工经验的环节较多,如果实成熟度判断、采摘时机选择等。队员们不禁思考,若能将数字技术嵌入采摘监测、产量预估等场景,或许能进一步解放人力、提升生产效益。这一发现,更坚定了团队对“数字农业推广助力生产”的探索决心,也让大家对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的前景充满期待。
困境梳理:直面技术推广难题
结合调研过程中的细节观察与深入分析,团队梳理出数字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多重困境,这些困境如同横亘在数字农业与家庭农场之间的“拦路虎”。
• 成本门槛高:智能农机、农业大数据平台等设备与技术服务的费用不菲,对于规模相对有限的家庭农场而言,投入压力巨大,难以承担前期的高额成本。
• 操作有壁垒:数字农业技术往往涉及复杂的操作流程,且对使用者的专业知识储备有一定要求,这让习惯了传统种植模式的农户难以适应,在技术应用上望而却步。
• 服务待完善: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不及时;系统需要更新时,服务响应慢,这些不完善的售后服务,严重影响了数字技术在农场的持续稳定应用。
• 信息渠道窄:农场主获取数字农业技术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政府农业部门的推广和同行的推荐,对于前沿的数字农业技术,往往难以触达,信息滞后问题突出。
这些现实困境,成为数字农业技术在家庭农场“扎根结果”的巨大阻碍。
实践升华:沉淀青春助农思考
此次蚌埠老长淮家庭农场之行,“知行合一队”不仅收获了关于数字农业推广的一手调研数据,更让队员们深刻领悟到: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绝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跨越“技术-应用-效益”的衔接鸿沟。后续团队将持续梳理调研成果,从降低技术应用成本、简化操作培训流程、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拓宽技术信息渠道等维度,深入思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数字农业在基层的推广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农业数字化升级的浪潮中,助力乡村产业在科技的赋能下茁壮成长,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团队信息
团队名称:知行合一队
团队成员:夏茜、赵诗文、钟思涵、程晋良、代晨阳、张亚楠、刘赞、梁晓婷、孙瑶瑶、曹新悦
项目类别:新质生产力专项——数字农业技术推广
实践主题:数字农业技术推广技术现状的现状与困境调研
实践时间:2025年7月10日
实践地点:蚌埠市老长淮家庭农场
指导老师:钱力、宋俊秀
- 上一篇:建行芜湖自贸区支行反诈宣传活动温情进行中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