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护航非遗传承:安农大“智法通途”团队探访东亭乡司法所
2024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构建更加完善的工作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遵循,明确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保护非遗的重要职责。在此时代背景下,基层司法如何以法治之力护航非遗传承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为探寻基层司法在非遗保护中的实践路径与创新举措,7月4日,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智法通途”团队走进东亭乡司法所,深入挖掘其在非遗保护领域的法治服务探索。
在和司法所所长深度访谈中,团队了解到东亭乡司法所自上世纪90年代建成以来,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理念,将服务基层百姓作为矢志不渝的核心使命。多年来,东亭乡司法所扎根乡土,积极化解群众生活中的各类法律难题,在基层法治建设的沃土上精耕细作,成为当地百姓心中信赖的“法律守护者”。而在非遗保护这片领域,东亭乡司法所同样勇挑重担,展现出非凡的担当。
鲁所长着重介绍了司法所里的法律顾问,为提升法律服务专业性,司法所聘请了本地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担任法律顾问。当涉及非遗保护中复杂的法律问题,法律顾问凭借深厚的法律知识与丰富经验,及时提供精准的法律建议与解决方案,为非遗保护筑牢法律屏障。
东亭乡拥有非遗竹扇、竹编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形成了成熟的生产销售模式,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地。作为政府合法登记的非遗项目,东亭乡司法所主动作为,为非遗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便利,助力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与此同时,东亭乡司法所积极拓展普法阵地,创新普法形式。通过开展典型案例剖析、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等多样化方式,向非遗传承人、从业者及社会公众普及非遗保护相关法律知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解,让晦涩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有效提升了大家的法律意识,让“知法、守法、用法”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的浓厚法治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东亭乡司法所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彰显了基层司法工作者在非遗保护中的责任与担当。未来,东亭乡司法所将继续深耕基层,以法治为笔,在非遗保护的画卷上描绘出更加绚丽的篇章,为乡村发展和基层法治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而“智法通途”团队也将带着此次调研的满满收获,在专业学习与实践探索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努力成为非遗保护法治力量的新生军,为非遗传承与法治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作者:程浩、赵佳怡)
- 上一篇:解码非遗传承密码,构筑法治数智堡垒——安农团队探路东亭乡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