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国内

池州学院实践团深入杨田镇探寻乡村电商与非遗助农融合新径

发布时间:2025-06-29 19:48编辑:青云来源:未知

2025年6月26日,池州学院“非遗宣传助农电商实践团”探寻乡村电商与非遗文化融合助农的新路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落实,引领当代大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商学院学生实践团于6月26日赴池州市青阳县杨田镇,深入非遗工坊、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家中,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等形式,开展为期四天的非遗宣传助农“三下乡”实践活动,探索非遗文化与电商助农深度融合,以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在九华礼电商基地,基地负责人通过PPT演示与立体沙盘,详解“党委统筹+合作社联动+农户参与”的三级运营架构。该模式以杨田镇党委为统筹核心,横向联动全镇12个行政村专业合作社,纵向吸纳300余户农户形成标准化种植网络,构建起“统一品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闭环体系。实践团实地考察2000平方米的电商孵化基地时了解到,基地已培育本土电商主播47人,成功孵化“九华小镇”“九华礼”等区域品牌,2024年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图 1周玉吉老总和孙轩副书记与团队讲解乡镇电商情况

在农产品处理中心,成员观摩全链条操作流程:金属检测仪剔除杂质、智能称重设备对接物流系统、分设“精品礼盒装”与“实惠家庭装”满足不同客群需求。负责人特别提到运营细节:“通过分析电商平台用户评价,我们将土鸡蛋包装升级为防碰撞蛋托礼盒,土鸡采用真空锁鲜包装,搭配冰袋冷链运输,鸡蛋破

图 2周玉吉老总带领团队成员了解快递打包、物流等流程

损率从18%降至6%,客户退货率大幅降低。”针对“小农户如何对接大市场”的提问,九华礼电商孵化基地以散养土鸡养殖户为例,展示合作社可通过“订单农业”,提前3个月锁定收购价,帮助农户规避市场风险的实操路径。

图 3团队成员在葛粉晾晒区域了解生产流程

随后,实践团走进杨田镇葛根粉生产厂,在生产车间了解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新鲜葛根经三次清洗除杂后,通过石磨研磨成浆,沿用柴火熬制8小时,最终以无菌塑封技术实现18个月保质期。“每锅粉需手工搅拌2000次才能成型”,技术人员的演示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了工艺的考究。

在和厂家交流过程中,团队了解到工厂没有官方电商账号,实践团当即提出建议,“可在熬制环节设置直播机位,用‘柴火灶+木勺搅拌’的原生态场景契合短视频平台流量偏好。”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现场演示手机拍摄生产流程,并建议将质检报告嵌入包装二维码增强信任度。双方深入探讨后,初步拟定12月开展“工厂直发+限时秒杀”的专场直播,尝试以内容化营销打开线上渠道。

图 4与农家阿伟交流学习

下午时分,实践团队访问了“农家阿伟”抖音创业基地。该基地的负责人阿伟先生先前放弃了在都市的职业生涯,选择回归乡村进行创业活动。他通过发布乡村生活相关的短视频内容,成功地建立起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抖音账号。其开创的“农户+博主+电商”模式,深度联结农户与市场,走出一条特色助农之路。

谈及运营之道,阿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通过持续输出生活化内容,增强账号吸引力与用户粘性,同时借助优惠活动引流,带动全品类产品销售。

在合作模式上,阿伟与众多农户达成合作,以更优价格收购农产品,既保障农户收益,也稳定自身货源。他依托短视频与直播,搭建起从田间到消费者的产销桥梁,显著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保证产品品质,阿伟制定了严格的选品标准,从多维度把控商品质量,还对包装进行优化升级,降低运输损耗。

实践团走访九华礼电商基地、农产品处理中心、葛根粉生产厂、“农家阿伟”抖音创业基地等,了解当地三级运营架构、农产品处理流程、非遗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情况,提出电商营销建议,探讨直播合作,学习特色助农模式 。

(通讯员 刘欣妍 张志燕 王振宇 吴轩 濮阳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