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躬耕实践,守护青山——安徽师大劳动与环保课程融合实践
团队在徐郢小学前合影(安徽师范大学 严文佳 提供)
摘要:劳动是人类进步的基石,环保是对自然的深情回馈。安徽师范大学实践团队怀揣着希望走进徐郢小学,开展了意义非凡的劳动环保课程。
关键词:变废为宝 环保意识 劳动教育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如何将不同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成为了重要的课题。为了响应这一时代需求,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心全益赴阜阳临泉“筑梦未来”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徐郢小学,设计了以劳动环保为主题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具实践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体验,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一抹别样的色彩。
蛋托变形:变废为宝的奇妙之旅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用这些看似普通的蛋托,创造出属于我们的小世界!”
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变废为宝成为了一种时尚且实用的生活方式。蛋托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具有丰富的可塑性。
课堂上,团队队员朱雪婷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些利用蛋托制作的手工艺品,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同学们纷纷围上前去,仔细观察,眼中满是好奇与渴望。随后,老师详细讲解了蛋托的特点和创作的基本技巧,并为每位同学分放了蛋托、剪刀、彩笔等材料。同学们拿到材料后,便迫不及待地动手创作了起来。创作过程中,同学们遇到问题时,队员朱雪婷总是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独具创意的作品逐渐呈现在大家眼前,同学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蛋托变形计》学生专注创作(安徽师范大学 金蕊蕊 提供)
创作结束后,队员朱雪婷引导同学们思考蛋托从废弃物到手工艺品的转变过程,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环保实践的乐趣。“原来废弃的蛋托也可以变得这么漂亮!”一个同学兴奋地说道。通过这次课程,同学们不仅体验到了手工的乐趣,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环保意识。
《蛋托变形计》课上拍摄(安徽师范大学 金蕊蕊 提供)
番茄种植:体验劳动与收获的喜悦
农业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劳动形式之一,种植番茄不仅可以让同学们体验劳动的乐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耐心。
团队队员刘雨乐带领同学们来到校园的种植区,向他们介绍了番茄的生长习性和种植方法。同学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都一一解答。接着,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挖坑、施肥、播种、填坑。虽然天气炎热,同学们的脸上挂满了汗珠,但他们依然干劲十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种植区的土地变得松软肥沃,一颗颗种子深埋其中。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种子,同学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番茄成熟时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期待。
通过这次种植活动,同学们不仅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更懂得了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负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耐心。
劳动课上学生种植小番茄(安徽师范大学 金蕊蕊 提供)
教室卫生清扫:打造整洁环保的学习环境
“同学们,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是我们好好学习的基础,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把教室打扫干净吧”团队队员朱雪婷的号召,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
队员朱雪婷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教室的地面清扫、桌椅摆放、黑板擦拭等工作。每个小组的成员在明确了自己的任务之后,都迅速行动了起来。在清扫过程中,队员朱雪婷引导同学们注意垃圾分类,将废纸、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存放,并向同学们解释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经过一节课的努力,教室变得整整洁洁。
环保实践课上学生打扫教室(安徽师范大学 汤蓉蓉 提供)
良好的环境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教室卫生清扫课程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劳动习惯和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环保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蛋托创意、番茄种植和教室卫生清扫等课程,让同学们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接下来的几天,筑梦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秉承劳动环保的理念,设计更多有意义的课程,为同学们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张玥谊)
- 上一篇:草木敲进布纹里,灯火漫过童心时——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送非遗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