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工业大学实践团队深耕甲居文化脉络 探寻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甘孜自治州,丹巴县,2025年7月16日
7月16日,合肥工业大学明理苑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继续在四川省丹巴县甲居藏寨开展深度调研。团队围绕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新兴文旅业态,先后探访嘉绒碉楼文化博物馆、红5军政治部旧址、悬崖餐厅,并参与首届甲居诗歌音乐节,考察文化保护传承、红色教育资源挖掘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专题调研嘉绒碉楼,体悟千年建筑智慧
清晨,团队首站抵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绒碉楼文化博物馆。该碉楼作为嘉绒藏区最具代表性的六大古碉堡之一,是集居住与军事防御功能于一体的石木结构建筑杰作。团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详细了解了碉楼的建筑工艺。碉楼以当地片石、粘土与木材为主要材料,结构异常稳固,历经多次地震考验;内部构造精巧,多层之间以楼梯连接,功能分区明确,并设有专门的储粮空间,充分体现了嘉绒先民适应高原环境的生存智慧。博物馆外墙遗留的弹孔清晰可见,诉说着其历史上的军事防御作用。队员们认真记录,特别是了解到当地有依孩子年龄增长为碉楼加层的独特习俗,以及本地存在结构复杂的多角碉楼,深感传统习俗与建筑工艺的密切关联。队员们在参观调研中认识到,嘉绒碉楼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承载嘉绒藏族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外现代村落的生活气息与碉楼内的历史沉淀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团队对历史遗存如何在当代焕发生机的深度思考。
成员与村民讨论梭坡古碉保护的相关事宜。王酉戈 供图
实地探访红5军旧址,传承弘扬红色基因
第二站,实践团队来到位于甲居藏寨内的红5军政治部旧址进行参观学习。该建筑群前身为巴旺土司粮仓,红军长征时期成为红5军的驻扎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在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准备工作。旧址由石砌的四层藏式民居和十五层碉楼组成四合院格局,是嘉绒藏区建筑技艺与红色历史交融的典范。驻扎地中心位置是当年红军使用的蓄水池,池畔一株枝繁叶茂的石榴树尤为引人注目。讲解员介绍,此树为红军撤离后当地民众为纪念军民深情所植,在新时代被赋予了象征各民族紧密团结如“石榴籽”的新内涵。室内保存着红军时期的办公桌椅、文件手稿等历史文物;过厅内的粮柜见证了藏族群众为红军筹集粮食的动人故事;墙上的老照片真实记录着红军与藏族同胞的鱼水情深。讲解员深情讲述了红5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军长董振堂等革命先烈在此地的英勇事迹和壮烈牺牲。置身旧址,触摸历史物件,队员们深刻感悟到坚定的革命信仰与深厚的民族情谊在川西高原上生发的力量,这座建筑所承载的红色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
甲居耕旅探新团队参观红5军政治部旧址。房宏霖 供图
对话珠峰登顶者,汲取精神动能助力振兴
行程间隙,实践团队在具有特色的甲居悬崖餐厅与创始人袁磊先生进行了座谈交流。团队观看了袁磊及其团队2010年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纪录片片段。观影后,队员们围绕“攀登珠峰精神与服务乡村精神的共通性”向袁磊提问。袁磊谈到,珠峰攀登中最核心的收获是在极端困境中保持高度专注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他认为,创办悬崖餐厅的历程亦如攀登高峰,从初始的选址到日常运营,每一个环节都贯穿着这种面对挑战时的执着与坚持精神,这正是两者共通的精神内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袁磊分享了他的公益理念:“所有成功登顶珠峰者,到餐厅用餐费用全免。”此举不仅是对攀登精神的礼赞,更是以餐厅为平台,将追求卓越的“巅峰精神”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切实行动。队员们深受启发,认识到将个人奋斗精神融入社会发展大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动能。
成员采访袁磊先生。杜思璇 供图
参与诗歌音乐盛会,感知文旅融合新活力
当晚,实践团队受邀参加了由甲居村组织举办的首届甲居诗歌音乐节。在活动现场,团队成员与当地村民及返乡青年等进行了广泛交流互动。一位返乡大学生在现场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朴实话语中饱含建设家乡的热情与责任担当。当地一位中学生深情朗诵了诗歌《月光下的中国》,其认真准备的笔记手稿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人对家国的深厚情感。活动高潮处,所有参与者齐声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悠扬的歌声传递着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希望能吸引更多力量关注并投身甲居的振兴发展。这场融合了诗意与音乐的活动,是当地积极探索文旅深度融合、以文化为内核提升旅游吸引力的创新尝试,展现了乡村文化活动的蓬勃活力和广阔前景。
成员参加音乐节与当地学生交流。廖宇飞 供图
暮色四合,甲居藏寨的碉楼剪影与现代民宿灯火交相辉映。实践团队通过两天深入细致的调研,深刻触摸到甲居发展的清晰脉络:从嘉绒碉楼的千年智慧,到红5军旧址的红色基因,从根植于珠峰精神的乡土创业,到诗歌音乐节里涌动的青春力量,文旅融合正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这片浸润着深厚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土地,正通过守护文化遗产、创新活化利用、发展特色文旅等方式,探索着一条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合肥工业大学明理苑实践团队表示,此行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和鲜活案例,他们将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致力于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将甲居经验转化为推动更广泛区域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持,让青春在服务国家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通讯员 杜思璇)
- 上一篇:“文体旅”融合焕新城市活力 国缘V3杯2025“挥拍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全面启幕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