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国内

南溪镇:碧桑漫山野 绿叶变“金丝”

发布时间:2025-04-10 19:07编辑:青云来源:未知

大别山的深处,一片碧桑如绿色的海洋,漫布山野。清风徐徐,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诉说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故事。在鼎盛时期金寨县,拥有20余万亩桑园,年养蚕27万张,年产茧8000余吨。而在南溪镇,群众素来就有种桑养蚕的传统,这里曾连续27年产茧量位居全省乡镇级第一,是当之无愧的“丝绸小镇”。如今,这一承载着历史的产业,正以全新的姿态,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将平凡的绿叶幻化成熠熠生辉的“金丝”,编织出乡村振兴的锦绣篇章。

桑田织绿,生态之美踏入桑园,嫩绿的桑叶层层叠叠,桑树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它们的枝叶相互交织,形成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微风拂过,桑叶摇曳,绿浪翻涌,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每一棵桑树,扎根于大地,吸收着土壤中的养分,为蚕宝宝提供着优质的食物。同时,还能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为周边的生态环境贡献着力量。桑园里,虫鸣鸟叫,蝴蝶翩跹,各种生物和谐共生,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

蚕茧如雪,收获之喜在桑园旁的蚕里,洁白如雪的蚕茧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仿佛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采茧的时节,空气中弥漫着喜悦的气息。蚕农们小心翼翼地将蚕茧摘下,放入竹篮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那是丰收的喜悦,也是对未来的憧憬。每一个蚕茧,都凝聚着蚕农们的辛勤汗水和悉心照料。从蚕卵的孵化,到小蚕的喂养,再到成蚕的吐丝结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蚕农们的精心呵护。

缫丝成线,传承之韵走进缫丝车间,机器的嗡嗡声奏响了一曲产业发展的乐章。洁白的蚕丝从蚕茧中抽出,在机器的运转下,逐渐汇聚成一根根光滑的丝线。缫丝,是一门古老的技艺,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在这里,老一辈的缫丝工人手把手地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他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工人们虚心学习,努力掌握每一个细节。这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产业升级,发展之变曾经,蚕桑产业只是简单的种桑养蚕、缫丝卖茧。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蚕桑产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从单一的蚕丝制品,到多元化的产品开发,蚕桑产业的链条不断延伸。除了传统的丝绸制品,桑叶茶、桑果酒、蚕蛹食品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应运而生。同时,蚕桑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感受蚕桑文化的独特魅力。

致富之路,希望之光碧桑漫山野,绿叶变“金丝”,蚕桑产业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一条通往富裕的希望之路。对于南溪广大蚕农来说,蚕桑产业是他们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在蚕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培养一批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将分散的蚕农组织起来,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销售。不仅提高了蚕农的市场竞争力,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展望未来,蚕桑产业前景广阔。南溪镇将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促进蚕桑产业不断升级,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发挥蚕桑产业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更加重要的作用。

碧桑漫布的山野,让绿叶变成的“金丝”,编织出更加美好的明天。(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