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防治肺结核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旨在提醒大众对结核病加深认识和提高重视。今年的结核病日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
一说到结核病,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结核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在旧社会结核病又被称为“肺痨”、“痨病”,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由于当时对结核病的认识不足,加上医疗技术和医疗条件的限制,结核病并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民间流传着“十痨九死”的说法,可见结核病的危害十分严重。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经验,结核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和控制,但尽管如此结核病依然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传染病。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全身多个器官和部位均可受到感染而发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是最主要的结核病类型。肺结核又可以分为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等。
结核病可以分为潜伏性结核和活动性结核。潜伏性结核是指患者体内存在结核分枝杆菌,但由于机体的免疫屏障作用能够阻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也就是说,潜伏性结核的患者感染后并不会立即出现症状,同时也不具有传播性,但有可能进展性活动性结核病。每年,因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可导致全球约200万人死亡。全球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将近有20亿人。目前,我国有25%左右的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这些人中的5%-10%会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结核病,如肺结核或肺外结核。
二、肺结核是如何传播的?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播是肺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染途径,结核病患者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结核分枝杆菌会随着飞沫排出,如果易感者吸入了结核病患者的飞沫则有可能被感染。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肺结核病传播的另一重要途径。结核病人使用过的餐具、吃剩的食物,都有可能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此时如果与结核病患者合用餐具、吃结核病患者剩下的食物、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或乳制品、接触结核病患者用过的物品后,都有可能受到感染。
●垂直传播:如果母亲患有结核病,怀孕期间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脐带血液进入胎儿体内而发生感染。另外,胎儿也可能会因为羊水中含有结核分枝杆菌而感染先天性结核病。
●其他: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直接感染,但并不多见。
多数肺外结核不具备传染性。
三、结核病的症状有哪些?
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取决于结核菌的毒力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通常无任何症状,但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病。不同类型的结核病,其所表现出的症状也不相同。
1、早期症状
除皮肤、毛发等全身各部位和器官均有可能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早期的结核病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或症状比较轻微,仅表现为相应部位脏器受损的症状。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出现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病常见的全身伴随症状。
呼吸系统结核病的患者早期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干咳。泌尿系统结核病的患者早期多无症状,或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的表现。消化系统结核病的患者早期会出现腹部隐痛的表现,一般在进食后加重那个,排便后缓解。部分生殖系统结核病患者会出现直肠、会阴部位的不适症状。由于骨骼、关节对疼痛比较敏感,所以骨关节系统结核病的患者在早期就会出现相应病变部位的疼痛、活动受限,多在活动后加剧。
2、典型症状
肺结核典型症状
活动性肺结核病的症状可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数周或数月内逐渐出现。由于症状多轻微,甚至患者对疾病毫不知情。连续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并伴有痰中带血和黏液浓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一般情况下,肺结核患者的咳嗽为干咳,咳嗽较轻。如果合并有支气管结核,患者咳嗽加重,出现刺激性干咳。临床上,约有1/3的肺结核病患者会出现咯血症状,多数为少量咯血。如果呼吸系统结核病累及到胸膜时,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并会随着呼吸运动和咳嗽疼痛症状加剧。
除了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外,活动性肺结核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多为低热)、寒颤、夜间盗汗、乏力、消瘦、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结核病的早期,症状一般比较轻微,系统性的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控制。但是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则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但是出现反复咳嗽、咳痰,经过治疗3-4周后病情不能好转;痰中带血或咯血;长期不明原因的低热;患有糖尿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出现相应的呼吸道等症状时,则要警惕是结核病的可能性,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呼吸内科、感染科或发热门诊就医诊治。
四、得了结核怎么办?
(一)治疗地点
肺结核患者要在所在地结核病定点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所接受规范检查和治疗,郑州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是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有咯血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还可以免费提供痰涂片及痰培养检查。另外,已经登记的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免费获得X线胸片、痰涂片、痰培养及肝肾功能检查,并免费获得标准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
(二)治疗周期
初治肺结核规范治疗时间一般为6个月,复治肺结核一般为8个月。只要按医生的要求服药,坚持治疗至少6~8个月,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三)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这也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治疗药物,这些药物抗结核作用最强,不良反应相对少。
(四)治疗原则
结核病的治疗必须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十字原则。(1)早期:就是早诊断、早治疗,早期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更有助于减少排菌患者对周围人的传染风险;(2)规律全程:指的是要在结核病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只有规律用药才能有效杀灭结核菌;如果治疗不规律,间断用药,容易造成耐药,治愈率将大幅度降低。在服用抗结核药物2~3周后,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但是仍然有少部分结核菌存活,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自作主张停药,只有坚持用药治疗满疗程才有可能充分杀灭体内的结核菌,取得治疗的成功,减少复发的风险;(3)联合适量:由于结核菌是一种很容易产生耐药的细菌,所以抗结核治疗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既能增强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又可避免耐药产生。同时为防止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影响疗效,必须遵循医嘱服药,那是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来计算的,自己不能擅自增加或减少药量。
(五)私自停药/间断服药后果很严重
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如果私自停药或间断服药会导致治疗失败、疾病复发,甚至可能产生耐药。一旦成为耐药肺结核,治疗时间需要18~2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治疗费用比一般肺结核高十倍以上,而且治愈率较低,甚至可导致死亡。如果传染给其他人,被感染者一旦发病也是耐药肺结核。所以,一定要遵从医嘱,不能根据症状的有无来决定用药与否。
(六)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皮肤瘙痒等情况,一旦出现不适症状,需立即到医院就诊,在结核病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五、如何预防结核病?
结核病是危害大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结核病防控措施的稳步推进,结核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感染基数十分庞大,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患者病例数一直位居甲类、乙类传染病的前列,我国结核病的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非常关键。预防肺结核,应做到如下加几点:
1、避免接触结核病患者
注意避免与未进行规范化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尤其是不要与这类患者在不通风的密闭环境下长时间共处。
2、做好防护措施
与可能患病的人员接触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诊治结核病的医疗场所的医护人员更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佩戴好口罩,必要的时候应规范佩戴手套、帽子。
3、积极治疗结核病
结核病的总体治疗原则为:对所有肺结核患者,特别是对于复治的患者,应该尽早开展药物敏感试验。如果条件允许,应开展分子生物学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对结核病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
随着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等越来越多的抗结核药物和新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的应用,肺结核已经不再是“十痨九死”的难治之症。结核病患者在明确诊断之后,应该遵循早期、联合、全程、适量、规则用药的原则进行治疗。经过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多数结核病患者可痊愈。
4、接种结核疫苗
结核疫苗即卡介苗,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为该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另外,皮肤划痕接种卡介苗也可以用于预防结核病。用于成人预防结核病时,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方可接种,一般在接种后4-8周可产生免疫力。用于儿童预防结核病时,在接种卡介苗后的2-3个月进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表示接种成功,阴性者应补种。
结核疫苗,卡介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5、强化筛查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包括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无症状患者、活动性患者和所有体内携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人员。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在人体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多数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患者并不会立即发病,一般多发生于结核病的后期。这就为结核病的主动筛查提供了充足的时机。
我们知道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种传染病的防控策略也适用于结核病的防控,并应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和早治疗的“四早”原则。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 感染内科 田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