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国内

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让文化活起来”实践队赴蚌埠博物馆及楚文化博物馆开展“三下乡”活动

发布时间:2024-09-25 09:06编辑:青云来源:未知

为深入学习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新时代青年思想道德培养。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让文化活起来”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李青文的带领下于7月4日至10日分别到蚌埠市及安徽寿县开展“文脉寻踪,青春励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子们满怀热情,深入学习探索博物馆资源。

实践队考察蚌埠市博物馆 通讯员 刘晗 摄

回溯历史古迹,领略文化内涵

蚌埠市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设有“孕沙成珠——蚌埠历史文明陈列、“流动的文明一淮河历史文化陈列”、“记忆流年--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铲释天书--考古体验厅”、“翰墨丹青--馆藏书画作品展”和“梳影宝鉴一-馆藏精品铜镜展”等特色陈列。

7月5日上午,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观赏并学习蚌埠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色。通过互动体验和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让队员更直观地了解和体验蚌埠的历史文化。

实践队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 通讯员 戴玉洁 摄

此外,博物馆通过设立非遗展厅等方式,引导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主意识。馆内设有考古体验厅,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还原考古现场,让队员们在互动与交流中领略考古学知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体验田野考古的乐趣。

蚌埠市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蚌埠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公众了解淮河流域文化、中国古代文明演变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交流以及地方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队发挥专业优势,建议蚌埠博物馆打造“文化演变”博物馆品牌,进行文化探索,文化寻源系列主题活动。队员们也积极采集相关素材,为后期博物馆文化宣传做准备。

感悟楚韵千年,共创风华再现

位于寿县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玻璃栈道下,战国建筑瓦砾层尽收眼底;158枚楚金币;前厅展示屏前,累丝镶宝八龙纹金带扣“活灵活现”……队员们走进博物馆,通过观赏丰富的馆藏和各类数字化展陈方式,充分领略楚风楚韵。

7月7日上午,实践队走进博物馆,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穿越时空,走进还原的历史典故,了解楚国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触摸文物模型,了解当地文化;驻足历史建筑,感受历史温度。

实践队考察楚文化博物馆 通讯员 博物馆工作人员 摄

在楚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了寿县文明史,寿县文化以及博物馆构造。该博物馆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不仅对文物进行收藏保护,更让文化活了起来,让队员们近距离接触楚文化。

队员们不仅了解了楚文化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以及发展特点进行学习和了解,同时针对文物宣传,文化传播,文化融合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实践队在楚国金币展前合影  通讯员 王雨夕 摄

连接千年楚币,共扬时代精神。

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观赏了大大小小的楚金币。工作人员为队员们讲解到158枚楚金币构成的“金山”是博物馆特色藏品之一,形状多为楔形、圆形和龟版,印记则各不相同。不少金币刀刻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之后,队员们提出以楚国金币为线索,研究楚国的经济、习俗、铸币工艺,与现代的技术融合,弘扬楚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们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对于文化的研究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运用新技术进行新发现,进行新创作,进行新研究。不断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图为楚文化博物馆楚国金币  通讯员 陈诺 摄

为期七天的“三下乡”实践,让队员们收获满满。队员们表示将赓续知行合一精神,不断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将此次实践所得所想,进一步凝练成“文脉寻踪·青春砺行”实践报告。未来,队员们将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青年思想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