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国内

缅怀先烈,爱国精神在血液中继承

发布时间:2024-08-12 11:32编辑:青云来源:未知

为了了解泾县的爱国主义历史,更深层的宣传爱国主义,“青春向党行,共筑中国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于7月17日来到了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图为实践团在烈士陵园前合影。周余欣 摄)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是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的,实践团的成员通过查询相关资料以及导游介绍,了解到皖南事变的相关历史故事。据悉,1940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在此过程中,新四军突遭国民党军包围袭击,激战七天七夜,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有了文本知识的辅助理解,实践团成员继续从大门右转向上而行。其中三段阶梯是神道,据导游介绍,石阶宽度逐步缩小成梯形,加强了透视感,使实践团成员在感受觉上延伸了神道的长度。神道有九十级台阶分成三个层次,喻意当年九千新四军将士成三路纵队东进抗日。在往上攀爬的过程中,四周壁画能使游客沉浸式缅怀先烈,感恩先烈的付出。巨大的纪念碑位于纪念广场和神道的中轴线上,黑色磨光花岗石碑面,镶嵌着邓小平“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碑身弧形,舒展高耸,以简洁巨大的形体象征着先烈们磊落坦荡的胸怀,崇高伟大的献身精神,实践团成员自觉在主碑前进行默哀。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主碑前进行默哀。 侯书琳 摄)

整个烈士陵园呈环形,与山区地形结合构成有机整体。与主碑相对应的是纪念廊和名人题字碑,实践团的成员在题字碑上看见了周恩来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过周恩来的题词。许佳文 摄)

实践团继续前进,沿着阶梯通往山顶,在半山腰一抬头就能看见顶出立着“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方碑。从山顶俯视,主碑纪念广场和外围的花圃组成一个献给烈士们的巨大花圈。寓意着先烈们虽然壮烈殉国五十周年了,但他们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仍然活在皖南的千家万户,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成为皖南人民心底的丰碑。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上而行。徐骏 摄)

宣传团经过此次皖南烈士陵园之行,对泾县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见解。实践团成员在红色文化上下足功夫,深刻感受到先烈们的勇敢与如今社会和谐的不易,在之后的爱国主义宣传中加入泾县当地特色文化,用最广为人知的故事讲好爱国主义知识。                         (文字:王悦、陶蕊、葛睿文、张晨晨;图片:徐骏、许佳文、侯书琳、周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