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国内

科学运用“系统思维”以“闪耀初心”增进民生福祉

发布时间:2024-05-30 17:37编辑:青云来源:未知

新时代以来,习总书记从国家发展大局和不同工作领域角度出发,分别在党的 二十大报告、中央政治局会议等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系统思维的重要性,更是从军事、 环保、外交、国家安全、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分析运用系统思维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和 实践路径。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不仅要在宏观层面运用系统思维思考国家 战略布局,更要在微观层面关注自身工作领域的系统性职能提升、任务落实、应急处置 等方面的能力。领导干部亟需以系统思维为统领,提升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求真 务实地开展工作。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是领导干部统筹兼顾、推进整体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一是要秉承对立统一的观念,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矛盾性和统一性的有效结合。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主要矛盾,既不回避眼前问题,也不留滞长远问题,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把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统筹谋划、综合施策。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能拍脑袋、瞎指挥、乱决策,杜绝短期行为、拔苗助长。

此外,对“两点论”和“重点论”要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主动寻找工作的生长点,保持积极作为。比如在全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各部门各机构都应该抓住“人”这个主要因素,从忧民、利民、惠民的角度制定政策并有力宣传,才能起到吸引年轻人、留住中年人、优待老年人的目的。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前瞻性预判是防范化解风险、提高发展质量的保障。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在了解波动可能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预判,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出现问题升级;另一方面,加快反应速度,降低波动危害。比如出现突发舆情事件时,领导干部必须提高反馈速度,第一时间处理发布,努力将不利因素最大限度转化为积极因素,化被动为主动,体现出诚信、效率和担当。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体现在处理矛盾上,更体现在日常职责担当上,体现在推动构建社会新发展格局上,由小见大,不以小事而不为,不以大事而妄为,在整体中寻求广阔空间。

坚持系统思维的动态性,要明确发展方向。领导干部要明确发展方向是从全局出发,充分认知本区域的优长和特点,确立长远和阶段性工作目标,确定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把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贯通起来,把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统筹起来,从而为平稳发展奠定基础和保驾护航。明确发展方向对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减少不良消耗有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要学会系统化的分析方法,深入理解本工作岗位要务,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升专业能力,沿着发展方向投入时间和精力。

要把握工作节奏。明确了方向,确立了发展规划,就要按程序办事、依节奏展开,如果刻板执行、低效落实,很容易把好事变坏事。改革发展时不我待,工作节奏应该卡准、砸实,尤其是面对具有时效性的工作,要更加注重“时、度、效”,只有更准确地把握好“时间刻度”,才能掌握好“工作节奏”,方能彰显出“执行效果”。如此,才能少一些等一等、看一看、拖一拖,才能多一些“马上就办”“马上就好”。领导干部如果找不到工作节奏,就会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像一个救火队员一样,到处救火,结果往往是差强人意。所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必须提高服务意识,积极践行、抢抓先机,善于挖掘一切机会为老百姓创收,改善民生,从而创造出瞩目且长远的成绩。(何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