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城市龙腾街道和平村:行“四事四权”工作法,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整合群众力量资源,就地化解矛盾,保障民生民安,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龙腾街道和平村学习应用创新发展“四事四权”工作法,努力实现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打造基层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和平村党总支领导辖区内党员始终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导向,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和凝聚力,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基层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号召党员深入群众,倾听民众心声,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党员标杆作用,发挥基层党支部堡垒作用,党旗所指,即民心所向。
组织管理,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一是充实管理队伍。和平村通过辖区宣传、上门走访等方式号召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伍军人、老教师、老模范等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通过“五老”群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倾听民情民意,利用“五老”群体的宝贵经验和号召力解决矛盾纠纷问题。同时,和平村合理划分网格化区域,配备兼职、专职网格员,通过专项培训全面开展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健全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截止目前,和平村配备“五老”队伍22人,兼职、专职网格员各6人,常态化开展巡查走访,为社区治理保驾护航。二是优化管理体系。和平村积极探索“党建+网格+议事”工作模式,全方位、多渠道化解矛盾。探索开展六尺巷调解工作法等一系列方式方法。通过“五老”主体和网格员走访了解、线上开通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线下依托村委会窗口接待并设立意见簿等方式收集问题,针对已发生的矛盾纠纷,集中组织开展问题分析、任务分办、“一对一”责任到人,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持续深入推进“四事四权”工作法,及时跟进问题处理的进程和结果。发动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及时发现问题“苗头”,了解群众需求,将矛盾纠纷扼杀在摇篮之中。三是定期总结反思。村“两委”领头,定期组织开展网络员会议,同步召开“五老”工作会议,将矛盾纠纷分级分类整理归档,总结前期工作经验方法,将工作中“金点子”、“好方案”收集整理,为今后解决同类别问题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工作中重难点问题,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会议,集中通报有关情况并公开征集意见建议,引导群众共商共议,全力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集思广益,探讨可行性方案。通过“试点+推广”不断完善解决方案,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推行“四事四权”工作法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宣传推广,引导村民自治共享。为促进辖区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和平村严格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宣传落实广大群众对“四事四权”的了解,提高村民自治参与度,保证程序结果的透明公开化,按照“党建引领、群众主体”的工作思路,让更多的人参与治理,以“自治”为基,拧紧群众“一股绳”。同时,依托村委会设置法律援助点,配合村规民约实施以及日常普法学法活动,强化法律在解决农村事务时的权威地位,在基层治理中形成守法、用法、普法的局面,以“法治”为纲,拉好安全“警戒线”。再者,和平村广泛开展“向榜样学习”系列活动,开展如身边好人和优秀志愿者评选、美丽庭院评选等活动,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同时依托中国传统节日,通过将清明祭奠先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重阳敬老与家风孝道相结合等方式,使弘扬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得益彰,从而激发出村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引导大家向善向上,形成和谐的德治局面,让社会充满正气,以“德治”为先,树立道德“指向标”。在一系列宣传推广下,和平村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全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龙腾街道和平村坚持以“四事四权”工作法为指引,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生态美、环境靓、乡韵浓、农民富的乡村和美姿态……(余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