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非遗-赴安徽黄山歙县徽州三雕博物馆
徽州三雕,安徽省、江西省的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徽州三雕是一种地方传统雕刻艺术,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太平、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地方传统雕刻工艺。三雕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其雕刻技艺和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2022年6月27日,我们徽州三雕暑假社会实践队伍在领队人的带领下一起去参观调研了洪建华大师的徽州雕刻博物馆。在博物馆参观调研中,解说人员非常详细地和我们介绍了博物馆的相关来历和博物馆收藏的作品来历和相关包含知识等。从中我们了解到了徽派建筑基本都是以砖、木、石为原材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木料大,且十分注重装饰。民间俗称为“冬瓜梁”的,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两端雕出扁圆形或圆形花纹,中段多雕有各种图案,通体显得宏伟、华丽、壮观。立柱用料也很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斜撑多雕刻花纹。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绝妙佳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涂以桐油,显得古朴典雅。墙角、栏杆、天井、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都砌至马头墙。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石雕技术,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各种几何图案,栩栩如生,极其形象生动,惟妙惟肖。让人不得不赞叹古徽州人的聪明才智。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木雕还是占主要地位,主要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很广泛,多为人物、山水、花草、鸟兽等。表现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雕刻手法多种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
在最后,我们还非常有幸的能与洪建华大师之间交谈,向他咨询有关徽州三雕的相关问题。从中我们了解到三雕非遗的传承是非常需要扎实的基础的以及一种沉稳耐得住寂寞的的态度。借此我们从中意识到了非遗传承的必要性和急切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宣传好非遗,努力发扬好非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