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谈薪火艺考杨洋:企业愿景 不止于艺考
薪火艺考专注名校艺考12年,用成绩和口碑引领行业,今天我们走进薪火艺考的联合创始人:杨洋,通过与杨洋的对谈,回顾一下他的创业史。
留日八年 归国北漂创业
2004年我在备考北电的时候,结识了楚淇(薪火艺考联合创始人),那一年我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失利,选择了去日本留学,楚淇则继续留在北京考北京电影学院,走的时候,楚淇和我说了一句话“等你回国的时候,哥俩一起干点事业。”这句话一直印在我之后的日本求学生涯中。在日留学八年间,使我对这个国家如指诸掌,企业里的终身雇佣制以及社会上阶级层的固化都让我一眼能预测到很多年后的生活,这种一定程度上的波澜不惊和安稳让我在20岁出头的年龄第一次拒绝选择。加之我去留学之前楚淇和我两个人的承诺:“咱哥俩以后一定要干点啥,”于是在毕业时毅然决然的回国北漂创业,并且为了能节约由于与楚淇毕业时间不同而导致的空档时间,我提前修完产业社会学部媒体社会专攻与现代社会专攻双学位,成了那一年立命使大学最早毕业的毕业生。我多提几句,在日本留学八年的经验,使我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整个发展方向的掌舵都趋于理性思考。在日本,行为都受到细微的规则和习惯的制约,“规矩”二字是行事的准则。我觉得这种性格可以中和掉企业发展之中的一些浮躁之风,让事情的整个发展都在我理性的预测中而非情感上自发的选择,这种决策能力在解决创业时纷杂的事务中非常重要。
2014年回国在北京与楚淇碰面,两个人打算先干艺考这个老本行,赚上人生的第一桶金再踏入影视广告这一行业,选择艺考是因为在那个时候楚淇对于艺考的教学已经非常有发言权,所以上手快,没想到一个在我们最初规划下是跳板类的行业领域却成了我之后的轴心事业, 我想也确实是因为在艺考这一块获得的成就感,不仅在学校的营运上有了较快发展,我在其中也看到了我们所坚守的价值,尤其在当下,美育被放在前所未有重要的地位,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个社会发展的航向不仅证明了我们当时创业所选择的领域是正确的,也预示了薪火艺考企业转型的方向。
瞩目成绩 引起行业内外关注
2015年的时候,也就是薪火创立的第二年,是薪火艺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一年我们出了很多艺术名校前几,名校拿证率达到70%以上,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场景,当时出成绩时我们打电话给一位一直联系不上的同学,电话接通后那边说自己拿了北电专业二十几名,就在那么几秒,失落情绪涌上来,电话那头的小孩又接着没说完的话:“北京电影学院三个专业的名次总和是二十几。”当时,我们的一位合伙人激动着从椅子上弹了起来,握着我的手说“杨洋,你知道这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吗?薪火真的起来了。”
在回顾薪火的发展史时,我认为薪火每年的名校拿证率能保持在70%以上是由于创业伊始,在当时资金还十分捉襟见肘的时候,就从严把控教师体系的专业性,教学支出这一部分占去很大比例。可以这样说,从薪火成立之初,授课的专业老师门槛就一定是名校毕业,且在教学上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能稳定输出高密度的专业知识。
瞩目的成绩让我们一下在艺考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随后在圈内人的搭伙介绍下,我们加入了中国影视高考培训联盟(简称中影盟)。我认为构造行业系统化竞争力的前提是社会融合,一个信息渠道畅通、协调互动的组织体系才能形成快速有效的反应能力和使福利最大化的科学决策,中影盟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场所,扮演着这样一种角色,薪火艺考也从其中的学习者转变为领头的发声者,每年与来自行业内各地的精英和机构彼此分享教学、管理经验,旨在以自身的力量协同行业精英,构建良好的艺考生态,提升影视高考整体品牌价值,扩大影视高考培训的社会影响力。2018年,薪火艺考成为“中国影视高考培训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从“小而美”到“大而强” 企业化转型升级
在薪火对内管理和对外事务上薪火都渐渐步入正轨,我开始重新谋划薪火的发展,一个观念转变是想把薪火从一个“小而美的机构”提升成为一个“大而强的机构”,我之前也一直觉得教育应该持有“静安一隅 不忘初心”的理念,但当薪火的规模不断推至更大时,我通过复盘认为只要协调二者的关系,“大而强”的机构也完全可以做到“美而优”。二者虽是矛盾体但不完全对立割裂开来,而是共同体,共同存在于未来社会中国的美育教学中。“大而强”所具备的规模和资本意味着一所企业可以得到更优质的资源和平台,在其中最直接受益者就是我们的学生;意味着管理人员和专业老师的专业化和精简化,通过提供给员工更好的福利制度,使员工能够在保证物质充裕的前提下将自己完全投身进教育事业;意味着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尤其在艺考政策和形式的大势改革下,具备良好的应对能力。 规模化的经营也能够通过标准化的制定使教学内容在较高的水准上稳步提升。
所以在此理念的基础上,我着手薪火艺考的公司化组织架构搭建并向企业化管理转型,将之间建立的子机构“一格表演”收编并入“薪火”品牌旗下,正式成立“薪火表演部”。在内部管理上,着重中层管理者的建立,并不断放权下去,创新企业活力。
企业愿景 不止于艺考
除了薪火艺考这条主线,我们还探到了“艺术教育”这一有效信号,教育部明确发文指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明确在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在未来中国,美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我们艺术教育的对象在年龄跨度上从中学生至无限延伸,在行业领域上完全开放,在形式选取上丰富多样,例如戏剧工作坊,艺术中学等。发展轨迹延伸至“艺术教育”领域既是薪火艺考对于中国文化界发展趋势的主动求变,积极应变,也是薪火艺考作为培养文艺工作者的排头兵机构的天然使命。我一直坚信,向大众提供积极的人生价值和对艺术的理解,我们责无旁贷。